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普最新闻 > 展品背后的故事第二十四讲|雕版印刷的启发者
科普最新闻——详细页

展品背后的故事第二十四讲|雕版印刷的启发者

2020-02-13 来自: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

         瓦当俗称瓦头,分半圆、全圆两种,其具有遮盖筒瓦前端、保护屋檐和利于排水等功能。瓦当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,以半圆素面形式居多,少有图案者则多以重环纹为主。春秋时期出现了绳纹瓦当,并开始用于宫殿建筑。到了战国时期,受地域特点的影响,图案样式丰富起来。如燕国易县的燕下都瓦当,出现了饕餮纹、卷云纹等。齐国则多以抽象与物象并存的瓦当纹饰为主。秦国因受先祖游牧生活的影响,瓦当多以鹿纹、双獾纹装饰。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一统。瓦当的图案在延续战国时秦国纹样的同时,融合其他六国的艺术特点,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其题材广泛、形式讲究整体与对称,赋有极强的装饰性。

     瓦当不仅被古人用来装饰,古代雕版印刷也是受瓦当图案由凹凸形成画面的启发而得以发明。当春秋、西汉时期人们在使用封泥作为信证,使用印模制作瓦当,画象砖的同时,也开始了在其它材料上使用耐用技术。

        中国最早出现的图文转印复制品便是印纹陶器,而瓦当就是其中建筑用的一种。既便于屋顶漏水,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,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。

        在新石器时代,中国南北各地出现了成熟的制陶工艺,陶器种类繁多,器型各异,图案纹饰也多彩多姿。“几何印纹陶”,或简称“印纹陶”,就在当时广泛使用。这种陶器的特点是陶器表面装饰着各式各样的、由线条排列或交织成的几何形图案和花纹,有云雷纹、方格纹、斜条纹、粗绳纹、席纹、斜线加圆点纹、双线斜格纹、曲折纹、叶脉纹、羽状纹、锥点纹等等,这些图案和花纹,既不是描绘的,也不是刻划的,而是采用一种类似于印版的印模拍印上去的。这种拍印技术,包括印模(类似于印版)、拍印(类似于压印)、印迹(复制品图案),为图文复制转印术的最初形式开印模复制术之先河。

       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,有着不同的特点。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,山峰之气、禽鸟鹿獾、鱼龟草虫皆有,图案写实,简明生动。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,有鹿、四神、鸿雁、鱼及变化的云纹。

     周代人发明了瓦。西周中晚期周原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。战国时期,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,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。

 

        汉朝国家繁荣、社会稳定,文化上继承秦朝的同时并加以提升,瓦当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。出现了象征四方之神的四神瓦当,即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。图案出神入化、力度超凡,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。除常见的凤纹、鹤纹等寓意美好的纹饰以外,大量出现了文字瓦当,文辞则多以祈福国泰民安、追求长生不老为主。如“百万石仓”、“宜富贵当千金”、“长乐未央”等。

       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佛教的兴盛,出现了莲花纹瓦当,样式相对简化。文字瓦当逐渐减少,并出现了兽面纹瓦当,此纹样也为后代所沿用。明清两代皇室瓦当则以琉璃工艺、云龙纹为主,并为之专用。

友情链接
数字科普场馆

微信扫一扫

科普行下载